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节(1 / 2)





  过了天山不远就是许多草原部族的聚居地,但因为草场的缘故,基本上都是几家住在一个地方,很少有大规模的群居,恺撒带着罗马大军在草原上游荡,除了偶尔能端几个草原部族之外,再无其他进项,这样下去,就连用来泄欲的女人都要杀了吃肉。

  恺撒没有表露出任何惊慌的样子,他是一个可靠的领袖,根据军队里的商人提供的简易地图,他很快判断了方向,南下。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恺撒的行军路线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在草原上游荡多时之后,罗马军队的南下路线正对晋国边郡,甚至再往南走上两千多里路,就是曲沃王城,如果不是有着这样的好运气,恺撒是绝对无法从罗马走到天山的。

  然而这样的好运气在姬越的观察下无所遁形,姬越给诸葛亮的行军路线就是按照恺撒的行军路线制定的。

  这一次诸葛亮带走的军队有一半是骑兵,和罗马军队只有五千精锐的情况不同,也许习惯了太平世道的武卒没有见过血,但他们的训练方式却是一直按照最艰苦的战时练兵法来的,只要经历几战磨炼,很快就能适应血与火的战场,这是基本盘的差距。

  将征战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姬越眼下需要关心的事情还是国子监那边,狄仁杰的位置暂时还没有动,姬越准备等削减一批官员之后顺势让狄仁杰坐个高位,剩下的官员空缺则是给国子监生准备的。

  官员空缺不少,除了韩和抓贪勤快之外,姬越也制定了季度考察政策,官员和国子监生一样,每个季度要考核,如果为官期间没有太大的功绩又无法通过考核的话,除非有三个同级以上官员担保,否则立刻罢官,而担保也需要自身考核通过,这是姬越给官员留的一条生路,如果做官不行,做人也不行,那么何必要做官呢。

  国子监生方面,姬越比较看好的是先前来过一趟明光宫的徐榆,这个人虽然有点口吃的毛病,但天赋不差,在国子监两年不到的时间里,除了原本教授的课程之外,又将晋律钻研得炉火纯青,更难得的是这人不忌讳严刑峻法,在得了她的允准之后几次进入廷尉狱,甚至还亲自动过两次刑,虽然手法粗糙,也能证明这是个狠人了。

  适合廷尉府!

  白起对这等人才是很看好的,他在官场上没几个朋友,除了自身有些难相处的原因之外,也是因为他走到哪儿身上都带着一股洗不去的血腥气,士族官员不肯和他靠近,寒门官员见他就怕,也就是窦英和他交好。

  徐榆不仅不害怕白起,甚至对白起有种崇敬之情,视他为法家前辈,在廷尉府实习期限曾多次向白起请教动刑的问题,学了不少手法。

  除了徐榆之外,这次国子监能够够得上毕业水准的学生有五十多人,考核无误之后,姬越又把这些人召来明光宫奏对了一番,刷下十来人,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作为辅官分派到各地历练,但作为姬越的第一批亲信,这些人在姬越这里都是有姓名的,只要勤恳学习,前程都不会低了。

  至于没毕业的那些,就该回家种田了。

  姬越对这些人没有半点舍不得,学了两年都没学出好来,有的甚至连字都认不全,再继续待在国子监也是浪费衣食,一个人一辈子也许只有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自己抓不住,也没办法怪别人。

  国子监空下之后,各地开办的官学就到了收新生的时候了,这一次姬越不仅放宽了招生籍贯要求,更定下五千名女学生名额,由包括天竺四郡和楼兰一郡在内的六十七个郡县分摊这五千名额,以良籍女为主,招收年纪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子进学,只问本人意愿,父母长辈不在询问范围之内,如有强行阻拦,三年刑期以上。

  姬越知道,和男子一同进学是件出格的事情,别说儒生,普通人家都不会同意,也会有很多在招生范围内的女子因为家人反对而拒绝入学,但她不在意这个,十三到十六岁了,如果连掌控自己的人生都没有勇气,那又怎么指望着她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女官呢?

  她设想的女官并非宫廷女官,而是真正让男子与女子同朝为官,女子走出家门,做女差役,做女县令,做女郡守,甚至做女将军,女九卿,女三公,只要有本事,她就敢封。

  姬越没有想太多,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她不觉得女子和男子相比有什么头脑上的差距,相反女子有女子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女子普遍比男子活得长,她一点都不想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结果个个四五十岁就去世,更何况,她也实在看不惯一些受儒生影响的百姓把妻女关在家里,不能为她带来一点价值。

  世间男女各占半数,如果做事的只有男人,剩下的女人都待在家里白费水米,哪怕还能做点女工针线贴补家用,但那是家用,而非国用!这些女子就把手做烂了,对姬越来说也没什么用处,她们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也是姬越登基之后就接连打击儒家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什么男女地位的问题,在姬越这里是不存在的,有价值的才是人,机会她给了,以后还会给更多机会,抓不住的,在她这里连人都不算。

  如果想要达成一个目的,那就和一个过分的提议一起提出来,这样通过的概率很大,姬越在招收女学生之外,提出废除宦官制,以后宫中改用宫女,不禁宫卫出入宫廷,废宫女禁婚制,但禁止宫廷中私会,此律世代沿用,不可作废。

  在招收女学生这样的大风波下,对于宫中制度的改革果然没有什么抗议的声音,毕竟宫里的事情属于帝王家事,但招收女学生却是让天下女子走出家门来,这是要骑在男人头上!

  不少儒生当即炸了,吵嚷着要抗议。

  趁机提出宫制改革不代表姬越要放弃招收女学生,相反,被明里暗里弹劾几次之后,姬越在朝堂上对着群臣发了一次飙,直接要动刀子杀人。

  儒生仍旧是嘴炮第一,实战垫底,明明叫得最早,声音最大的是儒生,姬越不耐烦要杀人之后,偃旗息鼓最快的也是儒生,儒生不吭声了,朝堂上虽然也有一些零散官员同样表示反对,但终究还是没能违逆姬越的旨意。

  对付臣子,姬越可有办法了。

  第62章 犯我晋土

  如秦人以龙为图腾一样, 晋人也有自己的图腾,继承自周朝的凤凰崇拜刻在每一个晋人的骨血里,但民间是不会供奉凤凰的, 也有一些较小的部族会供奉自己的图腾, 还有各种淫祠野祭,如妇人求子会祭拜九尾狐,祈求风调雨顺会拜海龟。

  凤翎卫也是因此得名,在所有的军队之中, 凤翎卫的地位最高, 只有良家子能够入凤翎卫,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自父辈起往上数五代家世清白才算是过了第一关, 作为皇宫卫队,除了最基本的识字和弓马娴熟之外, 凤翎卫对身高长相的要求更是苛刻,几乎到了身上有个不美观的痣都会被刷下的地步, 举凡在任期间肥胖或是消瘦,达到容颜损毁的地步就会被立刻开除。

  曾经有过两名凤翎卫发生冲突,其中一人将另外一人殴至毁容,结果双双被驱离的例子。

  所以凤翎卫很少进新人, 更别提是被陛下亲自指名入凤翎卫的新人, 如果经过验看无误,按照惯例,这样的人是会被中郎将带在身边,至少要让陛下看得到的, 这一点就胜过了很多甚至都没有见过天颜的普通凤翎卫。

  和其他人或者官员不同, 陛下是女儿身的事情传开的时候, 很多凤翎卫……都做过封妃封嫔的梦。

  当年霍去病一战封侯,凯旋时三军擂鼓,鲜花夹道,何等风光,没有几个少女听过他的战绩能不为之动容,想嫁给他的女子从章台排到城门口,连武帝都听闻此事,要赠他宅邸美人,这才有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这个时代没人听过冠军侯的辉煌事迹,但人人都知道天子的威名。

  天子今年及笄,放在寻常人家都是要相看夫君的年纪了,虽然说天子不同寻常少女,但总也是个机会,尤其处在凤翎卫这样的大环境里,性别一换,凤翎卫就是正当年纪又个个貌美的宫女,背地里想一想君王宠爱也是很正常的。

  负责验看的都尉用极度挑剔的眼光看了看脸上甚至带着一点不耐烦的霍去病,目光在他眼角的泪痣上停顿一下,这要是一般的审核流程,这就属于瑕疵,可以直接劝退了,但现在是天子指名,验看不过是走个流程。

  都尉想想都觉得气,他做凤翎卫五年了,这五年他是怎么过来的?饭不敢多吃一口怕胖了,也不敢少吃一口怕瘦了,对那张脸比对亲爹还亲,每天收拾得干干净净,过得比宫里的妃嫔都节制,生怕八块腹肌少了两块,这个小子身高刚刚擦线,瘦得跟个猴子一样,脸上还有瑕疵,站在那儿也不说捧他几句,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桀骜。

  这样的人,就要去陛下面前露脸了,他也就只能每隔两天的朝会远远看上一眼而已!

  都尉极其不情愿地让霍去病过了验看,直到人走出老远,还用哀怨的眼神死死盯着,一路上遇到的凤翎卫无不用羡慕嫉妒的眼神看他,霍去病险些都要以为自己穿反了衣服。

  秦杉这趟是特意来得早了一点,见霍去病一副不自在的样子,笑了笑,说道:“人往高处走,王兄弟对这些人不用太在意,今天先在明光宫当一天班,等晚上给你介绍弟兄。”

  霍去病有些好奇地点点头,忽然问道:“将军,为什么我一路行来,总有人指指点点?”

  秦杉停顿片刻,声音略微压低,说道:“那些是巡卫,极少见到陛下面的,王兄弟一来就在明光宫当班,有些招人眼了。”

  作为一个很有眼力见的人,秦杉看得出来陛下对这个王二狗的看重,否则就算是比火药更大的功劳,按照陛下的性子,最多赏赐一些金银,不可能特意把人调来凤翎卫,陛下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她的用意,所以他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和王二狗交好,这也算是一种政治投资。

  霍去病对这些弯弯绕没有太大的兴趣,秦杉表示出了友好的态度,他就接着,丝毫不去想以后的问题。

  明光宫和霍去病记忆里的宫殿有很大差距,其一是旧,姬越自从登基之后就没有拨款修缮或是建造过宫殿,姬岂也不是多奢侈的人,明光宫还是十几年前修缮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动过,十几年的旧宫了,其二是小,习惯了汉宫的奢靡,晋宫实在显得有些小家子气,霍去病打量了一下远远近近的宫廷建筑,忽然怀疑起晋国的国力。

  秦杉倒是没发觉这个,他还在和霍去病介绍明光宫的情况和一些经常会来奏报政事的官员面貌特征,这就属于多出来的那一部分人情,作为一个普通的当班凤翎卫,只需要站岗,见人行礼就够了,不需要了解这么多。

  站了大约有小半个时辰,朝会散了,帝王车辇后面跟着几个还有事情要奏报的官员,不多时在明光宫前落下,姬越一个人走在前面,离她最近的顺意都落后了有三步远,姬越的步子很稳,但走得很慢,众人都习惯了她的速度,只有霍去病对此浑然不知,低着头算着人应该走过去了,于是昂起头来。

  和姬越看了一个对眼。